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东莞站长网 (https://www.076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机器人25秒写出九寨沟地震报道,记者这个职业还有希望吗?

发布时间:2017-09-01 17:25:44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刺猬公社
导读:刺猬公社 | 石灿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四川九寨沟地震,机器人用 25 秒写了全球第一条关于这次地震的速报,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全球首发。 这篇标题为《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 0 级地震》的速报全文 585 个字,在 8 月 8 日 21 时 37

最后,机器人花了 2 分钟完稿,记者花了 7 分钟。在质量上,机器人的稿子获得 912 票支持,记者获得了 9916 票支持。

机器人25秒写出九寨沟地震报道,记者这个职业还有希望吗?

你觉得哪篇是记者写的新闻稿?

将记者与机器人的新闻稿做对比后发现,记者的新闻稿以语言丰富取胜。但这并不是说机器人的新闻稿就很差,它的新闻稿反而更加凝练和简明。

机器人稿件中的这些特征与“机器人新闻”的工作原理密不可分。

简单来说,新闻写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用模板式写作,直接往框架里面添加内容。二是更复杂化、人性化、文学化的新闻。机器人写稿属于第一类。

“快笔小新”发稿系统研发团队成员、技术局高级工程师熊立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机器人写稿流程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四个环节”。

技术上通过根据各业务板块的需求定制发稿模板、数据自动抓取和稿件生成、各业务部门建稿编审签发“三步走”来实现。

新华社机器人发稿系统后台有 500 到 600 个模版,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呈现不同的稿件。

目前新华社机器人发稿系统运营维护仅需 4 到 5 人,平均一天稿件签发量在 100 条左右。

总而言之,一条机器人新闻的顺利诞生,首先需要清晰、准确、结构化的数据,当数据质量较差时,新闻的报道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其次,机器人新闻的报道领域局限于题材重复的新闻故事;最后,机器人现阶段依旧离不开人类干预。

目前需要人类干预的环节包括:制定算法、提前撰写新闻模版(语句、段落或是整篇报道)、最终核实环节,等等。

这也意味着,一旦脱离了人类的干预和核实,机器人新闻的准确性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

当地震或是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附近地区的读者最希望能够快速、准确地知晓诸如破坏程度、波及地域、时长等信息,以便及时逃生或是做好避难准备。而一旦地震报道失实,则可能造成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

即便是地震机器人新闻的鼻祖Quakebot,仍然多次误报地震信息。

2015 年 3 月,南加州的地震仪检测到了日本、阿拉斯加主要的地震信号,美国地质调查局错误地将其报告为发生在加州的、震级范围从4. 8 到5. 5 的地震。但地震并没有发生,更没有人感知到地震。

尽管如此,Quakebot仍然发布了这三个假地震的报道。    

机器人25秒写出九寨沟地震报道,记者这个职业还有希望吗?


“机器-人类”联姻模式,

或将成为新闻界的未来

除了准确性,目前机器人新闻还面临着“可读性”的问题。西方多个学术研究的结果显示,机器人新闻的可读性不如人类记者撰写的新闻。

2014 年,瑞士卡尔斯塔德大学的克里斯特·克勒瓦在受访者不知道文章来源的情况下,观察和分析人们对新闻报道的质量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自动化新闻在可信度方面的排名比人类写得高,但在可读性方面明显低于人类。

具体而言,人类记者撰写的新闻连贯程度高、撰写质量高、更清晰、阅读起来更为愉悦。而自动化新闻则相对无聊,更为描述性、信息量更大、更为可信和客观。

机器人25秒写出九寨沟地震报道,记者这个职业还有希望吗?


不过,随着算法的迭代,机器人新闻的可读性正在日益朝人类记者的水准逼近。 2017 年,西方学者安德里亚斯·格雷费和马里奥·海姆,对自动化新闻的接受度和可读性进行了量化研究。

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自动化新闻和人类撰写的新闻在五个与可读性相关的指标中,有四个没太大差别。

即便如此,机器人新闻仍旧因其算法的局限,难以完成诸如深度访谈、深度分析等人类记者擅长的工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器只会与人类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而人机协作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的原因。

机器人对数据非常敏感,它可以对基础的数据类新闻进行分析和写作,节省记者的时间,降低媒体的成本,提高媒体的效率和收益。

需要与人打交道的深度报道,主力是记者,在操作的过程中机器人会帮助记者解决掉很多问题,比如语音转录、数据报表分析、制作图片等等。

写稿机器人归类于AI领域,AI威胁论近年来从未消停过。在刚刚过去的 7 月里,马斯克就提出了人工智能威胁论,他表示在 30 年之内AI就会超越人类的智慧,后果让人担忧。话还未落音,扎克伯格在直播时驳斥了马斯克的观点,再次强调AI和谐论。

在AI威胁论同样盛行的新闻媒体领域,一部分媒体人对写稿机器人的出现表示担忧,但更多的人觉得,机器人并不会取代记者,相反会成为记者的好帮手。

所以,在未来,机器人和记者相互协作,才是主流趋势。即使机器人抢了在某些领域工作的人的饭碗,说到底也是为了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行。

(编辑:东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