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东莞站长网 (https://www.076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标准数字化是大势所向

发布时间:2022-05-02 10:34:5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机器可读标准工作,探索数字化条件下国家标准管理新机制。 加强标准数字化技术研究,把握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机器可读标准工作,探索数字化条件下国家标准管理新机制。”
 
  “加强标准数字化技术研究,把握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增强标准化基础理论储备。”
 
  标准数字化成为今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此,本刊近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标准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请他分享对标准数字化的理解和建议。
 
  标准数字化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的发展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这种融合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包含有标准化怎样与数字技术融合。标准数字化指利用数字技术对标准本身及生命周期全过程赋能,使标准承载的规则与特性能够通过数字设备进行读取、传输与使用的过程。提出标准的数字化,是希望借助新一代数字技术,更好实现标准的制定和标准的推广、宣贯和实施。标准的数字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标准的表现形式的数字化,二是标准化方法的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技术来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标准数字化不仅在中国,国际上也在研究这个课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数字化给出一个被称为SMART的定义,即无需人员参与可实现标准的机器可读、可用、可理解、可解析,这应该是标准化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过去单纯的文字表达方式转变到现在的机器可读方式,这不仅因数字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而且它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产业的各个方面,在不少应用场景已经机器换人,让机器理解标准将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我们以智慧城市摄像头拍摄的视频为例,马路上数十万的交通监控摄像头都联网到城市的交管中心,可是交管中心监控室电视墙再大也放不下这么多视频屏幕。现在基本上是按马路分时显示,例如每分钟一条马路,一条马路上的摄像头也不少,靠人盯着看的效率很低。现在我们希望把所有马路上的监控视频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合成为一个全城交通动态视频,可显著提升人来监看的效率。还有一种方法无需合成,通过计算机直接来读这些分散的视频,依据监控点时空位置的标签,由机器代替人获得全局的了解。未来的这种交通监控视频不是供人来看的,以人作为观看对象时考虑的是视频的帧率与分辨率对应人眼的分辨率能力即可,机器视觉的视频编码算法标准跟供人看的标准会有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虑从人来阅读到机器来阅读不仅仅是方式发生了变化,可能连标准内容甚至里边的一些内涵、规定、指标都会有所不同。
 
  我们现在进入信息技术的新时代,整个社会经济都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在标准化方面体现的就是标准的数字化。
 
  技术、体制方面的挑战
 
  标准数字化是工业革命以来标准化发展史的一次里程碑,是数字经济时代标准化的主要特征,为标准化工作创新展现难得的机遇,促进标准化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变革,但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标准化管理的挑战。标准数字化本身不完全是技术工作,这里边是有很多技术上的事要做,但还要管理上做相应改革,需要重新审定标准制修订流程与审批管理权限。我们原来的标准规定都是针对人来读和人来执行的,虽然每个人读标准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但每一个标准都会注明解释权的归属,标准的实施方遇到问题会申请解释。现在转到了机器来读,机器执行的算法是人来编的,不同机器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解释权的归属没有变化,还得回到标准的制定单位或标准实施的主管部门,但机器会认识到标准条款可能有理解的多义性而主动提出要求解释吗?在标准机器可读的时代不能都交给机器仍然需要人介入,什么时候人要介入以及如何介入,需要在管理上加以明确。另外,按现在的管理规定,团体标准机构需要具有在民政部注册的法人资格,而负责制定开源软件标准的开源社区不具有这样的资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适应标准数字化做探索。
 
  二是网络安全的挑战。机器可读必然会利用计算机系统,信息技术是双刃剑,网络系统本身容易遭遇黑客木马攻击,网络上有的风险在标准数字化以后也会有这样的风险,
 
  可以想象使用“中毒”的机器来理解标准会有什么结果?标准数字化需要高度重视其所关联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并且重要的标准不能完全依赖机器来解读,人要对机器解读的结果把关。
 
  任重道远
 
  标准数字化工作任务艰巨,需要有长远规划有序推进,当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当务之急需要一个关于机器可读标准的标准。明确机器可读的要素以及用什么技术来支撑机器可读。关于标准描述语言,前面提到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也有人提出用JSON语言,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别的格式的语言,需要从中优选,如果多语言并列的话还要解决兼容问题。对标准中的公式、算法、程序、流程图、电路图、曲线图等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机器表示形式。总之,对机器可读标准中最基础的元数据需要先有规定,国标委部署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来做这方面的研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也分别开过一些研讨会,探讨怎么做标准数字化的基础工作。
 
  现在ISO和ITU以及国外一些标准化机构都在研究标准数字化,但到目前为止国际上也还没有出台一个大家公认的机器可读标准的标准,这方面起步还不那么容易。不过在个别领域已经开始探索,出国旅行都要护照签证,过去是靠边防的人员来看,现在可以让机器来读。2017年出现了机器可读护照的国家标准,包括机器可读护照、机器可读签证和机器可读旅行文件三个部分。现代的护照本内有芯片,就像我们国内的二代身份证,机器读身份证和护照实际上是在读芯片,把芯片的信息读出来跟预存的信息对比。机器可读护照的模式难以用到机器可读标准,将芯片嵌入到每一个标准文本中的方法难以推广。

  二是人才培训。我们原有写标准的人应该说很多都是老手,知道怎么写标准,用标准的语言都比较简洁,而且很少歧义。但原有的标准化老手未必胜任编写用XML等语言来描述的机器可读标准,通常的IT的专家也并不熟悉标准化的规则与行业的技术。既要熟悉专业,还要熟悉原来标准编写的规则,还需要熟悉使用机器可读的技术,这样的人才绝对是稀缺的。标准数字化的人才培养问题需尽早提到议事日程。
 
  三是建立标准数字化的管理规范。标准数字化是个新问题,涉及到标准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我们需要针对性地修改标准化相应的规定和流程,否则标准机器可读化这种文本形式及其产生方式的合法性就是个问题。标准化具有很强的国际性,标准数字化的研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另外,标准数字化不能一哄而起,需要有规划做好试点再推开,机器可读标准的最有效应用场景是生产现场的装备按标准自动执行流程,这些领域的标准机器可读化可以先行推进。现有这么多存量的标准都要变成机器可读其工作量很大,需要从长计议。总之,标准数字化对于标准化发展是难得的机遇,对从事标准化研究、标准制定和实施及标准化管理部门也是新的挑战。

(编辑:东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