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东莞站长网 (https://www.076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不常出现在舞台C位的水下机器人 可否归到新基建范畴之中

发布时间:2022-03-01 12:15:47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在新基建不断被细化的当下,大量细分场景下的技术应用前景已愈发明朗,但在一些并未被提及的产业里,新基建这块催化剂也在不断加速着产业的变革发展。 水下机器人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产业,在AI与服务型机器人大火的当下,水下机器人却一直算是个偏冷的产业
     在新基建不断被细化的当下,大量细分场景下的技术应用前景已愈发明朗,但在一些并未被提及的产业里,新基建这块“催化剂”也在不断加速着产业的变革发展。
 
  水下机器人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产业,在AI与服务型机器人大火的当下,水下机器人却一直算是个“偏冷”的产业。之所以称其为偏冷,原因在于水下机器人远没有服务型机器人市场要火热,即便在一些大型展会上,也从未站在过舞台C为亮相。

        回顾过往一系列著名展会,无论是折叠屏、8K显示技术、亦或是外形超前的概念车,都凭借着自身外在优势俘获了大批粉丝。相比之下,相貌平平甚至外形有些怪异的水下机器人反而与舞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与吸睛能力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水下机器人的行业竞争速度,绝对不比当下主流技术的发展要慢。而这一切,还要先从海底6000米之下开始说起。水下机器人,主要可分为遥控无人潜水器(ROV)、自主水下航行器(AUV)两个不同的种类、与载人潜水器(HOV)等几大类。ROV的特点便是操作灵活能够实时进行通信传输,AUV则更多用于自主巡航方面,而后者HOV顾名思义便是如潜艇一类的设备。而其起源,我们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1957年时,华盛顿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发出了首款“专用水下研究飞行器SPURV”。SPURV船体由铝制成,外形酷似鱼雷,是一种经典的流体动力学外形,并可潜达约一万英尺之下的海底(约合3000米)。
 
  197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ODYSSEY 自主水下航行器,该航行器长度为2200mm,直径570mm,续航能力在6小时左右。当时这些被研发出的AUV,大多被用于石油与天然气开发,以及海洋测绘、近岸巡逻、破坏、干扰、潜水支援等领域。在国外AUV发展势头正猛的时期,国内也开始了AUV方面的研究,但一开始国内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大多仅能达到300米左右。直到90年代,水下机器人产业才迎来了阶段性突破,CR-01与探索者号的出现,让中国成功跻身进入了水下机器人竞争中的第一梯队。时至今日全球拥有6000米深度的潜水器的国家也仅有中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
 
  之所以6000米被看为是个分水岭,原因在于在海底5000米之下,存在大量锰结核等重要矿产资源,而锰结核中,包含了锰、铜、钴、镍等在内的30多种金属元素,且越往深处锰结核品质则越佳。AUV或许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但水下机器人不仅只有AUV这一个领域,对于一些产业而言,或许并不需要下潜6000米的实力,但却不可或缺水下机器人的能力。以爱沙尼亚塔林科技大学研制的一款水下机器人U-CAT为例(一个ROV机器人),U-CAT身形类似一个大型胶囊,前后各配置了两个类似海龟一样的脚蹼,主要用于鱼类的观测。
 
  对于水产养殖行业而言,常涉及到网箱检查、鱼类贝类生长状况等观察工作,此前这类事务大多靠人工完成,甚至渔场主根本不会下潜到水下进行观察,而是聘情专业潜水人员完成勘察工作。而这样的弊端有两种,其一是人类受于体型的影响,很可能在水下让鱼类感到惊慌,反而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其二便是以雇佣的方式进行观测,渔场主很可能连水下10%的情况都无法摸清。而ROV机器人,则能相对“平静”的完成工作。
 
  除此之外,无论是管道救援、水域救援、长隧洞检测、亦或是大坝漏洞排查,水下机器人都能克服水下存在的压力来替代人类完成关键性任务。而纵观整个水下机器人市场,根据美国知名市场调研和咨询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此前一组报告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7.4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市场预计将以13.5%的复合年增长率大幅增长。
 
  尤其在军事和商业勘探应用中,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采用水下机器人技术,用于情报、监视、检查、水下维修维护、导航和通信等任务,从而带动了整个市场的增长。

(编辑:东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