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正在破译人类视觉形成的秘密
Young解释称,“如果某个模型能够提供正确的结果,那么该模型也应该能够顺利完成其它一些任务。这就像我们的大脑,不需要做出任何调整,就能够在观察不同对象时做出不同的反应。” >>> 数学+生物学:为研究迈出重要一步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人员们选择了对灵长类动物而言最简单的视觉刺激内容——黑白模式。在黑白模式下,能够调整的变量只有画面对比度以及进入视野的具体方向。研究人员们利用电极连接至灵长类动物的视觉皮层,同时跟踪在响应刺激的过程中产生的神经脉冲。一套理想的模型,应该能够在面对相同的刺激时给出同样类型的输出脉冲。 ▲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家Robert Shapley Young指出,“如果向灵长类动物展示某些图片,它们就会做出对应的反应。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尝试对其进行逆向工程,从而让自己的模型拥有相同的处理能力。” 2018年,三位研究人员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证明了用于检测边缘的同一套模型,也能够重现视觉皮层当中被称为“伽马节律”的脉冲活动的整体性模式。(类似于我们观察萤火虫时,看到的其以群体为单位呈现出的发光模式。) 目前,他们的第三篇论文已经提交审阅,主要内容是解释视觉皮层如何感知对比度变化。他们的解释涉及兴奋神经元加强彼此活动性的机制,并认为这种效果类似于舞会上人们相互暗示、并共同营造出欢乐氛围的方式。既然视觉皮层能够从稀疏的输入数据中创建出完整图像,那么这种机制无疑不可或缺。 目前,Young、Shapley以及Chariker正致力于将方向灵敏度指标添加到模型当中,用以解释视觉皮层如何重建物体在视野中的移动方向。接下来,他们还计划解释视觉皮层如何识别视觉刺激当中的时间模式。例如,我们希望了解我们如何从交通指示灯的变换中感受到闪烁现象,但却不会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把画面按照逐帧形式理解。 在后一个问题中,他们会建立一套简单的模型,仅充当六层神经皮层中的一层——即负责为大脑呈现粗略视觉印象轮廓的层。他们目前的工作还没有涉及余下的五层,这是因为其它几层负责进一步处理其它更为复杂的视觉元素。另外,他们也没有说明视觉皮层如何区分颜色。事实上,颜色的区分机制要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需要涉及完全不同且更为繁琐的神经通路。 虽然他们的模型还远未能揭开整个视觉系统的神秘面纱,但却已经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是第一套以具备生物学合理性方式、尝试破译视觉机制的模型。
(编辑:东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