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东莞站长网 (https://www.076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经验 > 正文

内容产品的那些年:互联网演进史上历久弥新的产品形态

发布时间:2017-09-11 21:16:08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简书网
导读:注:文章追溯内容产品发展的三种阶段,随着互联网的迭代,内容产品也一次次地变更、进化。 内容产品,可能是互联网演进长河中最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产品形态。它们的存在,是人类对信息获取的孜孜以求,更是人类对各种情绪刺激的深切渴望。 事到如今,互联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注:文章追溯内容产品发展的三种阶段,随着互联网的迭代,内容产品也一次次地变更、进化。

QQ截图20170725102107.jpg

内容产品,可能是互联网演进长河中最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产品形态。它们的存在,是人类对信息获取的孜孜以求,更是人类对各种情绪刺激的深切渴望。

事到如今,互联网的第一代内容产品 – 门户网站们依然勤勤恳恳的提供着服务,却早已门庭冷落车马稀。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第一回、“内容已死”

时间倒回到 5 年前,在 2012 马德里国际媒体理事大会这样一个本该大家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场合,和谐美满的氛围却被“跳反”的惊雷打破了。

“我们是平台而不是新闻媒体”

Google新闻产品和Google+项目总监Richard Gingras说道。

旋即,Facebook的新闻主管Vadim Lavrusik也随声附和,对传统媒体的内容呈现方式口诛笔伐、甚至居高临下的提起了建议。不知场下的老牌新闻企业们,对这啪啪的打脸是何滋味。不过那个时候,传统媒体确实早已疲态尽显,就连第一代互联网内容王者Yahoo也送走了创始人Jerry Yang,卖出了阿里巴巴的股份。

在大洋彼岸的天朝上国,第一代互联网王者新浪,正试图用“微博客”的形式重现往日的荣光。经过与腾讯微博的殊死搏斗,新浪微博却发现自己的客户和风头竟然被做邮箱的张小龙的微信给抢了过去。依托即时通讯功能建立的堪称牢不可破的社交与分发网络、配备着朋友圈和公众号的武器,微信对相对重内容、轻关系的微博完成了漂亮的“降维攻击”。 2011 年拒绝了DST作价 50 亿美金入股的微博,经过 3 年的苦苦求索、借力阿里的倾力相助,才终于在 2014 年以 40 亿美金市值上市,又很快跌到了不足 30 亿美金。

从那个时候开始,一个带着黑色气息的词汇开始弥漫在互联网上–“内容已死”。

第二回、“不作死就不会……?”“不!!!也会死”

是啊,新闻报刊、以及他们的电子化版本门户网站,兢兢业业的为广大看客服务了数十上百年,怎么忽然就被过河拆桥了?

恩,是的,这个节奏真是迷之熟悉。比方说,“一个姑娘把青春都奉献给了男孩,多年之后,却被抛弃了”,对不对?在大骂负心汉绝情的时候,不妨角色带入一下,你还会发现,诶,自己在这个故事里扮演着负心汉的角色。那咱们冷静冷静,分析一下原因吧:

  • 可能性一:姑娘(产品)不如以前了,无论是人老色衰还是疏于家务等等。
  • 可能性二:负心汉(用户)的需求提高了或者变了,导致需求变化的潜在原因可能很多。
  • 可能性三:姑娘(产品)虽然一直很好、甚至更好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和用户接触的机会少了。

可能性一基本是可以被排除的,至少不是主因。因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第一拨内容互联网公司,他们这些年来至少没有做的比以前更差,相反,他们还在不断的提升质量。在新浪,陈彤的团队已然恪守着军规、精益求精的运作着,这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内容采编与运营团队,然而陈彤却黯然神伤,在 2014 年的深秋“终于要说再见”了。

关于可能性二,既然是需求相关,那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用户对内容类产品的需求潜在的来自哪些方面,是不是有原因导致用户的需求提高或变化了?

1、生活行为相关:即需要这些信息才能更好的进行日常生活。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曾经几十年来的收视率爆款节目-天气预报,现在的墨迹天气、天气通也是想借这个切入点搞事情。这类内容通常是客观的“点信息”,信息本身拼的是精确度,很难在花样上区分好坏。背后的心理诉求是“方便、省事”。

2、工作谋生相关:即能够帮助更好的工作或者其他形式的谋生活动。

例如,公务员看人民日报等来领会精神,或者炒股人士看股市和行业分析。这类内容包含客观性很强的“信息”和主观性很强的“分析”,信息重及时和准确,分析重深度和可读性。背后的心理诉求是“(职业上和财务上的)安全感”和“逐利”。

3、社交群体相关:很多时候了解信息是为了知道周围社群发生了什么,以及和别人有个“聊资”。

例如,现在很多本地、社区新闻网站或者App,甚至北美留学生省钱(烧钱)快报这种公众号也有浓浓的烙印。这类内容往往源于部分客观信息,但主管解读才是重头,可聊性是关键。背后的心理诉求在于“(与社会社群连接的)安全感”,缓解孤独孤立感。

4、知识提升相关:通常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可学习内容,又分为碎片化内容和系统化内容两种。

例如,碎片化的在行、百词斩等等,相对注重系统化的cousera之类。这类内容非常讲究品质和安排,用户对内容获取的目标相对明确,是为数不多可以直接收费的内容类型。背后的心理诉求在于“自我提升”。

5、兴趣娱乐相关:通常就是消遣,但往往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消遣类型有着不一样的兴奋阈值。

这类型的内容非常多,最近很火的今日头条也是其中典型,披着新闻信息的羊皮把内容做成了兴趣化,怪不得大家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这类内容从标题到内部都要非常刺激情绪,如何呈现给用户的时机方式也是门道颇多。用户的心理诉求在于“猎奇”和“逃避”。

6、自我定位相关:没错,这种内容挺特别的,源自于别人对自己或自己某一方面、某一作品的评价。

前段时间很风靡的1- 10 分男/女打分标准,或者一些性格测试网站等等,非常典型;论坛、博客、微博也都有这个影子,一方面,窥探别人往往是为了更好的定位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另一方面,内容产生者同时在等待受众给于的反馈内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用户的心理诉求在于“自我满足”,外加一些“窥私”癖好。

当然,一个产品往往满足了不止一个用户诉求,比如过去的报纸,了解了生活讯息、学了知识、娱了下乐又了解了一下和朋友聊天的话梗。但样样都会、样样不精的局面,可能正好是不被重视的根源。

咱们再来举个栗子,在家里老妈会做饭,但是好像没外面餐厅大厨做的好;老妈会织毛衣,但是好像没外面商店里卖的衣服好看;老妈还会教你读书,但是好像没老师教的好……扎心了老铁……

在这几个需求上,只要你有的选,怕是你都选别的去了。当然,在家庭里面亲子关系有着其它更核心的存在意义,剥离这些外在功能反而能让大家更纯粹的关注核心。不过如果类比到内容产品的话,本身也没有“更核心的存在”,如果满足度不精那真的就很尴尬了。

(编辑:东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